夏季饮食卫生安全至关重要。盒饭从烹调到食用有一段间隔期,其间还要经过分装、分送等环节,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引发食物变质。
快餐盒饭大行其道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吃饭的节奏也在加快。盒饭一步步走进工厂、学校、政府机关、医院、商务楼等各类单位,在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群体中“大行其道”。
“午饭我们基本上都是叫盒饭,可选的花样多,价钱不贵,还省掉不少麻烦事。”6月3日,蚌埠市北工地玉器市场的个体老板刘洋告诉记者。除了在玉器市场的店面,刘先生还在附近租了套民房作为玉器加工作坊,带了几个学徒工。一家五口人加上学徒工的午餐,买菜烧饭、洗洗涮涮要花掉不少时间,刘先生和爱人要看店、打磨玉器、带学徒、画花样,实在忙不过来。他们联系了附近一家卖盒饭的老板,到时间就把盒饭送过来。刘洋的妻弟开着渣土车在各建筑工地揽活,一天吃两顿盒饭是常有的事情。
在合肥市政务区一家园林绿化企业工作的李女士,办公桌上有一叠中、西式快餐店的名片。每天中午下班前,李女士会和要好的同事从这些名片中抽出一张来,打电话订餐。约好时间提前预订,快餐店服务员会踩着中午下班的点把盒饭送过来,几分钟就能轻松解决午饭问题。“我父母年轻时那会儿,每天中午都能回家买菜、烧饭,安顿好孩子,甚至还可以午睡一会再去单位上下午的班。他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我是无福享受了。”李女士感叹。
“我们的盒饭从10元到38元高中低档都有,普通工作餐、户外活动用餐和大型会议会展用餐都能承接。”听说记者要预订盒饭,合肥市经开区“百谷园”快餐配送中心的客服在电话里热心推介。今天,像“百谷园”这样专门提供盒饭的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百度上搜索“合肥快餐外卖”,能查到50多家快餐企业,“24小时全天候送餐”“一份便当7种配菜”“二环以内一份起送”等推销快餐盒饭的广告比比皆是。
缺乏标准各行其是
“可以打包外卖,也可以在我家吃,饭菜保证干净卫生。”记者在合肥市芙蓉小学门前采访时,一位经营“小饭桌”的大嫂前来招揽生意。
记者随这位大嫂来到翠微园小区的一套民房,发现做好的饭菜用纱布盖住摆放在桌上,厨房的台子上摆着一排盛好汤的小碗。“菜是每天现买,绝对新鲜,房间打扫得也干净,小孩子像在自己家吃饭一样卫生。”大嫂介绍说。然而,这个看似洁净的家庭餐馆,却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没有消毒柜,烧菜的大嫂也没有办理健康证。
记者了解到,2012年9月,合肥市经开区上海大中物流公司20多名员工食用盒饭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症状。经查,为这家公司提供盒饭的,正是一家无证经营的家庭式餐馆。
“我们这里证照齐全,政府部门经常来检查,你放心吧,盒饭质量绝对有保障。”在合肥市政务区龙泉路上一家中式快餐店,老板向记者打起包票。而当记者以订餐为名要求其提供发票时,他却表示:“散客我们从来不给发票,大家都这么干。”没有发票,盒饭出了问题就难以维权举证。
“证件齐全,并不意味着盒饭安全。”安徽远致律师事务所的刘夕礼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专门的盒饭食品安全标准,现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虽然也有相关规定,但比较笼统,执行过程中还有漏洞存在。烧出来的饭菜安全,吃到消费者口中却变了质;有消费者在动车上吃到过期发霉、甚至保质期长达90天的盒饭,正是盒饭食品安全标准缺失、监管疏漏的一个体现。
“外卖盒饭供餐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食品,它从烹调到食用有一段间隔期,其间还需经过分装、分送等不少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引发食物变质,甚至导致食物中毒。”省政协委员马庆山对盒饭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他调查发现,盒饭微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盒饭加工制作具体操作规程等,目前都没有标准可依,盒饭生产企业基本“各行其是”,在无标准状态下操作。
建立规范保障健康
盒饭的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关系着社会稳定。保障盒饭食品安全,及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是关键。今年全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马庆山提出制定我省盒饭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提案。
马庆山指出,要通过研究餐饮服务单位盒饭制作、保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设备设施配置、过程控制等规范性要求,以及盒饭的类型、贮存温度和时间、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因素与盒饭感官性状、微生物等食品安全指标的关系,找出盒饭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盒饭相应的食品安全指标及盒饭加工操作规范,提出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与技术要求,为盒饭生产单位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规范性依据,有效降低或消除盒饭制作、销售、运输过程的食品安全隐患。
“最好能在快餐企业中强制推广快速检测方法和远程监控技术,保障消费者能吃到安全卫生的放心盒饭。”曾经在一家快餐店担任过见习经理的蚌埠市企业家孙远建议。他介绍,一些餐饮企业习惯将销量较多的招牌菜和常见菜制成半成品储存待用;盒饭烧制完成后,在存放、分装、运送等过程中也可能受到污染,这都会增加食品变质的风险,“推广快速检测方法和远程监控技术,就可以在盒饭入口前把好最后一道安全关。”
在蚌埠市邮政大楼内开手机卖场的业主马林红希望能在所有的一次性餐具上标明品牌、产地、厂家等信息,方便消费者监督投诉。“现在国家对一次性餐具有了具体的技术标准要求,但是我们拿到的盒饭,包装饭盒和一次筷子、杯子等,常常是空白一片像‘三无’产品。”用这样的餐具吃盒饭,马林红总是感到不放心。
“流动摊点的盒饭安全不能成为被监管部门遗漏的角落,我们就指着它解决伙食问题呢。”在合肥市禹洲华侨城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师傅说。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